內容


復刻記憶‧電報傳情-本會與科工館、中華電信公司共同主辦電信文物展演

2020.8.11 活動訊息 ●主辦單位: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、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、財團法人台灣電信協會

●主辦單位:
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、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、財團法人台灣電信協會

●開幕記者會:
109年8月11日(週二)上午10:30-11:35

●藏品展:
8月11日(週二)至10月25日(週日)

●地點:
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地下一樓 開放式典藏庫

現今有便利的智慧型手機,一通電話、一則LINE訊息,即可道盡溫暖話語,所以現代人對早期的通訊管道之一的電報甚是陌生,然而打電報曾是民國四○、五○年代的人們,共同的經歷與記憶。他們說打電報很貴、電報是算字的;電報內容是憂喜參半,還是憂多於喜?民國五○年代的臺北電報房的樣貌為何?當年如何收發電報呢?

因此為述說當年的電報故事,以傳輸電報其一管道-電傳打字機,使此文物動起來為展示主要概念,並呈現民國五○年代電報房模樣。展期間科工館結合展示活動辦理「電傳打字機動起來」的推廣展示秀,民眾可假日進館體驗早期收發電報流程,期望藉由此活動了解現今通訊科技的方便,便是由過去通訊文物不斷進步更新而來,以此傳遞電信文物之價值。

本展特色

1.一年內完成:物件重新整理→串接→測試得以運作之物件→討論重新整理→串接→測試→電傳打字機成功運作。

2.涵括面向:蒐藏→修復→展示→教育。

3.影片記錄一年來的修復故事。

近期活動規劃:1.科學節 2.假日演示活動

電信數位博物館計畫首度以「人、物」陳述歷史

人:臺北電信局退休工程師-陳安順先生
「是位擁有認真、負責、努力不懈的精神的電信前輩」

民國47年開始任職於臺北電信局,擔任電信局設備維修工程師一職。邀請陳先生進行電信文物之運作、修復,歷經一年重新整理、串接、測試後,終能將電傳打字機真實運作樣貌呈現在大眾面前。

電信數位博物館計畫首度以「人、物」陳述歷史

物:電傳打字機

展現當代發送電報代表之一的傳輸設備,在電傳打字機之前是摩斯電鍵,將蒐藏在本館文物庫房內已久的「電傳打字機」,經整飭、修復、串接電線,把電傳打字機「動」了起來,重現民國五○年代其使用樣貌,也藉此表示本館在保存文物上也非常完善,得以今日展示。

電信文物展演活動展演當年電報收發報流程、敘說電報故事,以及打造臺北電報房的氛圍景象。

藏品展中呈現了科工館與中華電信公司共同保存之電信文物;經整飭完成之電信通訊物件依照通訊方式分類歸納為三大類,分別為
(1)電傳打字機迴路
(2)摩斯電報機迴路
(3)電話機
(4)報差制服等物件
共計17件展品。


除了電傳打字機之外,還包括例如於1930年至1960年間為臺灣軍政情報及貿易資料所使用之摩斯電報機、1950年代撥盤式自動電話機、以及當時專作為電報遞送之藍色報差制服等等。期望透過該展示讓民眾回到過去,認識50年代臺北電信局電報房設備概況,瞭解現在科技電聯的方便,便是因過去通訊文物不斷演進而來,以此傳遞電信文物價值並延續記憶。